人格类型
开始测试
性格数据库
1号 完美型 | |
第1层级:睿智的现实主义者 第2层级:理性的人 第3层级:讲求原则的导师 |
健康状态下 |
第4层级:理想主义的改革者 第5层级:讲求秩序的人 第6层级:好批评的完美主义者 |
一般状态下 |
第7层级:偏狭的愤世嫉俗者 第8层级:强迫性的伪君子 第9层级:残酷的报复者 |
不健康状态下 |
2号 助人型 | |
第1层级 不求回报的利他主义者 第2层级 关怀者 第3层级 扶持性的助人者 |
健康状态下 |
第4层级 热情洋溢的朋友 第5层级 占有性的“密友” 第6层级 自负的“圣徒” |
一般状态下 |
第7层级 自我欺骗的操控者 第8层级 高压性的支配者 第9层级 身心疾病的受害者 |
不健康状态下 |
3号 成就型 | |
第1层级 真诚的人 第2层级 自信的人 第3层级 杰出的典范 |
健康状态下 |
第4层级 有好胜心的成就者 第5层级 以貌取人的实用主义者 第6层级 自我推销的自恋者 |
一般状态下 |
第7层级 不诚实的投机分子 第8层级 恶意的欺骗者 第9层级 怀有报复心的变态狂 |
不健康状态下 |
4号 自我型 | |
第1层级 富有灵感的创造者 第2层级 自省的直觉 第3层级 自我表露的个体 |
健康状态下 |
第4层级 富有想象力的唯美主义者 第5层级 自我陶醉的浪漫主义者 第6层级 自我放纵的“例外” |
一般状态下 |
第7层级 自我疏离的抑郁症患者 第8层级 饱受情感折磨的人 第9层级 自我毁灭的人 |
不健康状态下 |
5号 理智型 | |
第1层级 开先河的幻想家 第2层级 感知性的观察者 第3层级 专注的创新者 |
健康状态下 |
第4层级 勤奋的专家 第5层级 狂热的理论家 第6层级 挑衅的愤世嫉俗者 |
一般状态下 |
第7层级 孤独的虚无主义者 第8层级 可怕的“外星人” 第9层级 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
不健康状态下 |
6号 疑惑型 | |
第1层级:勇敢的英雄 第2层级 迷人的朋友 第3层级 忠实的伙伴 |
健康状态下 |
第4层级 尽职尽责的忠诚者 第5层级 矛盾的悲观主义者 第6层级 独裁的反叛者 |
一般状态下 |
第7层级 过渡反应的依赖者 第8层级 妄想的歇斯底里 第9层级 自残的受虐狂 |
不健康状态下 |
7号 活跃型 | |
第1层级 入迷的鉴赏家 第2层级 热情洋溢的乐天派 第3层级 多才多艺的全才 |
健康状态下 |
第4层级 经验丰富的鉴赏家 第5层级 过渡活跃的外倾型 第6层级 过渡的享乐主义 |
一般状态下 |
第7层级 冲动型的逃避主义 第8层级 疯狂的强迫性行为 第9层级 惊慌失措的“歇斯底里” |
不健康状态下 |
8号 领袖型 | |
第1层级 宽怀大度的人 第2层级 自信的人 第3层级 建设性的挑战者 |
健康状态下 |
第4层级 实干的冒险家 第5层级 执掌实权的掮客 第6层级 强硬的对手 |
一般状态下 |
第7层级 亡命之徒 第8层级 万能的自大狂 第9层级 暴力破坏者 |
不健康状态下 |
9号 和平型 | |
第1层级 自制力的楷模 第2层级 有感受力的人 第3层级 有力的和平缔造者 |
健康状态下 |
第4层级 迁就的角色扮演者 第5层级 置身事外的人 第6层级 隐修的宿命论者 |
一般状态下 |
第7层级 拒不承认/逆来顺受 第8层级 抽离的机器人 第9层级 自暴自弃的幽灵 |
不健康状态下 |
1号 完美型 | ![]() |
||||
在压力状态下,呈现健康度一般的4号的行为特征 | |||||
在轻松状态下,呈现健康度一般的7号的行为特征 | |||||
整合,呈现高健康度的7号的行为特征 |
2号 助人型 | ![]() |
||||
在压力状态下,呈现健康度一般的8号的行为特征 | |||||
在轻松状态下,呈现健康度一般的4号的行为特征 | |||||
整合,呈现高健康度的4号的行为特征 |
3号 成就型 | ![]() |
||||
在压力状态下,呈现健康度一般的9号的行为特征 | |||||
在轻松状态下,呈现健康度一般的6号的行为特征 | |||||
整合,呈现高健康度的6号的行为特征 |
4号 自我型 | ![]() |
||||
在压力状态下,呈现健康度一般的2号的行为特征 | |||||
在轻松状态下,呈现健康度一般的1号的行为特征 | |||||
整合,呈现高健康度的1号的行为特征 |
5号 理智型 | ![]() |
||||
在压力状态下,呈现健康度一般的7号的行为特征 | |||||
在轻松状态下,呈现健康度一般的8号的行为特征 | |||||
整合,呈现高健康度的8号的行为特征 |
6号 疑惑型 | ![]() |
||||
在压力状态下,呈现健康度一般的3号的行为特征 | |||||
在轻松状态下,呈现健康度一般的9号的行为特征 | |||||
整合,呈现高健康度的9号的行为特征 |
7号 活跃型 | ![]() |
||||
在压力状态下,呈现健康度一般的1号的行为特征 | |||||
在轻松状态下,呈现健康度一般的5号的行为特征 | |||||
整合,呈现高健康度的5号的行为特征 |
8号 领袖型 | ![]() |
||||
在压力状态下,呈现健康度一般的5号的行为特征 | |||||
在轻松状态下,呈现健康度一般的2号的行为特征 | |||||
整合,呈现高健康度的2号的行为特征 |
9号 和平型 | ![]() |
||||
在压力状态下,呈现健康度一般的6号的行为特征 | |||||
在轻松状态下,呈现健康度一般的3号的行为特征 | |||||
整合,呈现高健康度的3号的行为特征 |
◆ 衣着
“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半的人喜欢我这样穿,而我也不介意让人群的焦点多放在我身上,所以潜意识就让我更喜欢性感的衣服。”
但是你一般很难看到2号有很炫或者是很另类的服饰,因为无论如何装扮,他们都是希望别人能够喜欢她(她).他们希望别人来关注他,喜欢他,来跟他 {她) 做一个连接,而不仅仅是吸引眼球。但是如果太过抢眼的话,就会把别人的风头抢了,这样的后果不是2号想要的。
◆ 常见说话的模式
同事: “今天那个客户怎么说都不把款项结清,真是气死我了,这种人真没道德! 不讲诚信!” 2号: “哎,算了吧.你想想可能他自己真的有很多难处呢……” 同事: “额……”
◆ 2号语言中经常出现的词汇
◆ 其他特征
很幸运身边有一位九型老师一直督导我的九型学习,因而比起利用业务时间零散学习的学员来说,我的学习进度显然要快速很多,内心的体会也更多丰富,更重要的是,督导老师跟我一样,五号型格,这样从话语交流到内心感触,十分默契。
确定自己是五号型之后,破解了很多自己以前不明白的行为举止,比如,遇到人和事时,只知道会采取一种习惯的方式去处理和对待,但不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行为举止,如何形成或者是为什么偏偏习惯于这样,而不是那样。正所谓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当认知到自己是理性、观察型的性格属性时,自然明白了我们这一类人是先采用大脑思考,再进行判断处理。而心区人,却是感情用事,用情来面对这个世界。这一点,就马上对比出我们与他们的根本不同。所以九型学习,是一个比较易入门的心理学科,但任何一门学科探究起来,却又是十分不易。探究九型越深入,越是在完善,成就自己。
一品老师,对于五号型的解析,每一点都概括的很清晰,也让身为五号型的我,每一句听下来,都如照镜子,将自己的心理照见的明明白白。
五号型,一个不喜欢外露,和展示自己内心情感的人,当明白了自己性格的盲区时,下一步便是如何找对策去改变,而从现阶段自己九型学习的过程中最大体会是一切自我改变的前提首先是接纳自己的好与不好,往往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的好的方面,从别人的角度来说就是不舒服,我们以为的不好,却在人家眼中看上去不那么坏,所以判断自己的好与坏,也要视野放大一些,跳出原有格局,不要拘泥于一方面。
其次,是懂得与自己去“和解”,因为当一个人想要去主动改变自己的旧有方式和思想时,总有一段时间会变的很拧巴,这样拧巴的感觉就是自己内心情感和情绪感到不舒适,比如,当我知道了五号型是不懂得表达情感时,会联想到以前当与亲密的人当下发生不愉悦的事情时,自己第一时间采取的是选择冷静,抽离出来并把自己放在一个独立空间,慢慢去消化情绪,但殊不知这只是自己习惯的方式,面对心区人来说,他们无法立马冷静,抽离,面对冷处理的态度,更是让他们觉得一种不可理喻。
所以在这个僵持过程中,无论是对于解决问题还是平复情绪都只会起到恶化的作用,当理解了原本自己很舒适的处理方式,并不利于与家人、朋友、亲密爱人建立良好沟通时,其实就需要作出一些让步。“和解”不代表妥协,只是一种为了处理好周边环境与人的关系,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但作为一个社会人,与人融洽,与事融洽,会让自己活得更自在。我想这也是很多学习心理学的人内心所渴望得到的一种心理状态,释放自己,收获快乐。最后的最后,说一说改变,从接纳、和解到改变,最终我们是希望成为最好的自己,很多与生俱来的内在核心很难去根本改变,只是当我们了解了那些顽固的本质后,更多的是让自己合理化处理好所谓的坏和所谓好,懂得去控制自己的暴躁,懂得去原谅别人的错误,懂得去换位思考,甚至是放下那个执着的自我,进入到别人的世界,体会到人家心理的酸甜苦辣。
中国的“九”是最大的数字,尽管九型人格是西方的心理科学,但当下被自己所运用时,更想以东方人的想法简单诠释一下:九种型其实是无限大,学习时不必被划分的九个框框所束缚,在突破自己的时候,其实也是在让自己的内心变的无限大,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终极的“改变”可能是学会包容,包容自己和一切!
以上,仅是自己在学习九型人格大概半年的一点心得,如有不适当的比喻或是曲解,请老师见谅~
各位看官可曾记得3月25日本兔分享过“九型人格之8号”,是哒,从九型人格角度分析,成龙大哥是个典型的8号“领袖型”,副型为社交,我们称为社交的8号!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社交副型?!
新闻中有这样一段,“成龙在自传中形容自己年轻时是‘老粗’,与林凤娇约会都会带上一大班兄弟,觉得这样很有派头。”大家有谁带‘一帮’弟兄谈恋爱的,请举爪,你有30%可能是社交副型哦。
“成龙在书中有提到与邓丽君的一段情,他提到两人分开是最正确的决定,因为一开始两人‘性格就不同’”。成龙大哥总结的太精辟了!
“有一次成龙与兄弟聊剧本,邓丽君来找他,然后她就一直坐在角落,成龙也继续聊剧本。一个多小时后邓丽君站起来走了,不久成龙接到电话,邓丽君说‘Jackie,我看你并不需要我,你就跟你的兄弟们在一起吧。’”
“兄弟如手足,老婆如衣服”,这个大抵可以作为社交副型的一个粗浅概括。因为在社交的人看来,朋友比家人重要。如果你没接触过九型,是否对一些将朋友、弟兄、闺蜜看得异常重要的人感到困惑呢?
好吧,请允许本兔补充一点点理论。
在人类演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三种基本的求生存行为,九型人格学理论称之为副型。
副型主要包括三种基本的形式,分别是自我保存、社交和一对一。
副型只是一种求生存的方式而言,并没有那种副型更好或那种副型不好之说。三种副型在每个人的身上都同时存在,只是各自所占的比重不同而已。
自我保存是指,注意力的焦点主要放在所牵涉个人存活的事情上,比如充足的物质资源、安全、稳定、舒适、保护等。
社交副型是指注意力焦点涉及范围会很广,会跟随所有牵涉到生活圈和团体的事物。比如,在团体中的角色与地位、社会接受程度、归属感、参与感、友谊等。
一对一副型,注意力更多的是放在有关亲密关系的事务上,比如跟特定的人维持亲密关系、个人魅力、亲密感、结盟及融合等。
成龙则是典型的社交副型。
曾经有人调侃地说,在华人娱乐圈有“大”,比如“大佬”曾志伟,也有“哥”,比如发哥、四哥,但“大哥”有且仅有成龙一个。
2012年伦敦奥运会,成龙作为拍摄《北京祝福你》总召集人,177位明星全球各地奔回北京参加录制。接到邀请的艺人们,不仅零报酬,连具体流程都不问,电话那头直接就一句:“大哥,时间、地点、你说、我来!”
圈中人笑言,娱乐圈十个人里九个是大哥的朋友,剩下的一个正在努力成为大哥的朋友。每个人都以是“大哥的朋友”为傲。
大哥振臂一呼,万人响应,就像是武侠小说中的前辈高人,六十年的功力,六十年的人脉,笑傲江湖。
社交副型的8号不仅呼朋唤友,也非常重视提携新人。娱乐圈太大,本兔就不一一详述大哥合作的各位女星名字了,当然好哥们就更多了。
那么作为社交8号的家人,也会像朋友一般被照顾到吗?答案是比较让人心酸的。
此前有报道说“在1999年之前,成龙以为提供最好的物质环境就是对儿子负责,让房祖名觉得父亲既模糊又陌生。随着房祖名拍电影出唱片,终于有机会了解父亲的世界,在踏入演艺圈后,才有机会修补和父亲之间的缝隙。”
回到文章开头,“成龙自传回忆:与邓丽君分手最正确,两人性格不合”,那么邓丽君的性格又是如何呢?从九种性格分析,邓丽君属于助人型的2号,副型倾向于一对一。
各位聪慧的看官这下就明白了,一对一的注意力永远在亲密关系上,而社交副型的注意力则在“除亲密关系以外更广阔的天地”。难怪九型圈经常戏言,最可怜的婚姻关系就是“当社交遇到一对一”。
为何2号一对一与社交8号“性格不合”呢?2号助人型有一个很强的内在驱动是“我是被需要的”,加上一对一的副型,则是“我希望被我所爱的人需要”。
而8号的关键词是“我是独立的”、“我得自己说了算”,加上社交副型,则是“我不仅得自己说了算,还要照顾好我的每一个弟兄,因为‘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
所以,邓丽君最后说“Jackie,我看你并不需要我,你就跟你的兄弟们在一起吧。”
蔡敏莉老师曾在课上调侃地说道:“社交的8号,30岁以前都是基本不回家的;40岁以后凌晨3点回家;50岁提前到凌晨2点;60岁努努力提前到凌晨1点。因为太多的社交场合,太多朋友需要他照顾到。”
60岁的成龙经筹备3年的自传,《成龙:还没长大就老了》将于4月中旬面世。书中成龙对自己60年来的人生进行全景式回顾与剖析,我们节选其中一段作为今天的结束语。
“我的人生似乎永远是热闹的,在银幕上,亮相,出场,打,不要命,在生活里,成家班,江湖,兄弟,来来来,喝一杯,全天下都是朋友。”
本文系“九型小兔”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是那样美好的一个夜晚。现在回头想想都还像做梦一样。唔,对于美好珍贵的相聚的时光,我总是会感觉像一个梦。好在留下了回忆,留下了一品老师的哲思,留下了照我前行的光……
见到一品老师本人,实在是比我想象中的还要有魅力、还要让我敬佩。印象最深的有两点:其一是一品老师看待问题的角度、把握本质的能力让我惊叹。
其二,老师待人真的非常真诚和温柔,尤其是老师看人的眼神,感觉好似能扫却心中的一切不安和忐忑。
一品老师主要是针对大家对两位新朋友的提问给予了指导,带给了我深深的触动。
下面总结我所获取到的老师传达的思想:
第一,我们问问题的时候,其实都是“自己的型号”在发问。
只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的注意力焦点,不理会案主情绪的流动,没有打开问题的空间。而且,问问题前都已有了太多对对方型号“自己的预设”,然后就期待着问出和自己设想的答案一致的结果来。
我想,如此提问,会错失很多看到真相和本质的机会,因为自己首先就关上了心窗,无法再真正意义上接受来自外界的信息。忘记自己,这很难,却太有必要。
第二,案主的回应才是最重要的指标,尤其对对方所冒出来的不经意的字眼要十分留意。
换言之,不要在乎对方话语内容,而要看其深层次的反应机制,看其行为模式和内在原因。
老师指出的这一点尤其值得我深思,回顾当晚,我在倾听上事实上就完全没有做到这一点。我听到的真的只是话语内容,完全忽略了关键的那些字眼,所以到最后无法捕捉到任何本质性的内容。
第三,那么,究竟要怎样才能捕捉得到呢?这是我接下来要学习的。
除了去训练自己敏锐的捕捉能力,我想可能还需要深入了解人的某些字眼和反应下的内心活动。由这点我还想到,在我的生活之中,当我和身边的人相处时(尤其是亲密关系中),我总是会只去听对方所说的内容,而忽略了对方内心真正所想表达的东西,于是产生矛盾。尤其是我这敏感性子,总是容易为一句话伤心难过,事实上我不过是捕风捉影而已。领悟到,想要真正地理解和读懂对方,真的要非常大的智慧和非常深的用心。
第四,勿问会给对方负面联想的问题。问题如果是负面导向,那么对方很有可能会给予正面回答。如此,所获得的回答就是不真实的,是对方启动其防御机制下的回答。
其五,所问问题应和案主当前所谈有关,否则就是硬生生把话题掐断,是不考虑对方情绪状态的提问。只要根据对方“神采飞扬的点”追问下去。我想,这就是“以人为本”在这样的交流中的具体体现吧。
以上是我的归纳和一些些思考。深觉自己的领悟能力有限,不能够完全和真正地理解一品老师所言。
事实上,老师的原话要精彩得多。
回顾自己当晚的表现,深觉自己得非常努力地学习和提升了。
当大家都在问问题时,我却没有太多言语。比较腼腆太犹豫是一个方面,问题是我心中其实真的没有确切的问题,不知从何问起,我心中有的只是一些零碎的感觉。
这让我觉得可怕:不知要问什么问题,说明我极度缺乏观察、思考和发问能力;有问题却不敢问,说明我还待在自己的小小世界中,没有突破自我,如此便错过许多了解他人和让他人了解自己的机会。
值得思考的其实远远不止这些,沿着老师说的每一点我想如果深思下去,都会对自己的实际生活有极大实际指导作用。
真的特别特别开心,能认识一品老师是我人生一大幸事。
喝茶聊九型的那个夜晚现在还在我心里发着光呢,闪着光泽的日子,真是美好!
PS:我似乎感觉到了老师特别诗意的一面,下面的文字是我记录下来的,并不完整,看着是不是已经是首可爱的小诗了呢^_^
看见
文字永远写不来
他的回应
他的身体
他看你的眼神……
素心2015年12月于九江
◆ 衣着
◆ 常见说话的模式
◆ 4号语言中经常出现的词汇
◆ 4号的其他特征